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216
张莹雯教授诊治肿瘤的学术思想初探(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2.3.2 防治转移的药 根据“先安未受邪之地”及“先其所因”的原则,调畅转移前脏器局部气机、改善转移前微环境,使“癌毒”不能侵入是中医“伏其所主”的理想靶点。通过对转移前靶器官即“正常”器官或组织的干预达到预防肿瘤转移的目的,可能引起治疗模式的变革[2]。张教授在治疗上强调“抗瘤解毒扶正平衡疗法”,扶正祛邪,两者结合以阻止肿瘤建立转移前微环境。如小细胞肺癌容易发生脑部转移,巅顶之处为厥阴之地,张教授治疗该病时除常规应用益气养阴补肺之品扶助正气外,常加用入厥阴达巅顶而具有轻清疏泄之性的天麻、钩藤等及全虫、蜈蚣等通络之品,以防止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而预防肿瘤转移。再如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恶抑郁,体阴用阳,所以为防止发生肝转移,应加用养肝柔肝、条畅肝气之品,如白芍、薄荷、柴胡等。此外,张教授认为收涩类药物可以防治肿瘤的转移。有学者对收涩类药物抑制血管生长及抗肿瘤生长做了一些实验研究工作,从收涩药的固摄正气、纠正正虚失固、固摄癌毒以及防侵袭转移的角度探索腫瘤转移的新病机[3]。张教授常用的防治转移的收涩药有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57 字符